同一时间,铜罐驿镇英雄湾村今年1月开始动工的星科路已经通过验收,新铺设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就连护栏都别具心思地刷成了蓝色,和周边乡村美景相得益彰。
这样景美业兴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九龙坡区还有很多。记者从九龙坡区交通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九龙坡区四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60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畅通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镇街为节点、行政村为支点、村民小组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镇通畅率、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畅率、村民小组通畅率均达100%,为九龙坡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路通了 心宽了
荷包也鼓了
在石锣路修通之前,“行路难”一直是锣鼓洞村发展的瓶颈。锣鼓洞村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种植花椒、柑橘、蔬菜。每当收获季节,村民们都需要肩挑背扛地将农产品带到场镇上,四五公里的路程,起码要走一个半小时。
“以花椒为例,我们家每年花椒的产量近6千斤,就靠自己一挑一挑地运到‘过路堡’,就是现在维冠混凝土公司那个位置,泥巴路走起深一脚浅一脚的,穿筒靴都不得行。”锣鼓洞村15社村民刘大姐告诉记者。
2014年,在九龙坡区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石锣路建成通车,该路全长2.4公里,路面宽度4.5米,300户700名村民因此受益。路修好的第二年,刘大姐将自家的老房整修成了两层小洋楼,并在家周围栽种了花木。“路修好后,我家的屋子就在马路边了,车来车往的,家里肯定也要干净漂亮起来撒!”刘大姐开心地说。
公路+农旅融合模式
产业发展更兴旺
农村公路的修建,不仅是便民。记者了解到,九龙坡区还积极探索“公路+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升级骨干路、增加联网路、打通断头路,将农业企业、乡村农旅串联起来,促进产业片区化发展。
在铜罐驿镇英雄湾村,星科路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出行难题,更是让外来游客的体验有了大幅度提升。记者了解到,当地农业公园项目一期建成面积2000亩,柑橘园、荷韵园、欢乐田园、沿路景观带达到初步展示效果,如今荷花进入开放季,赏荷的游客开始变多,他们无论是通过绿皮火车来到铜罐驿,经老街、天主教堂一路赏玩至此,还是说直接驱车前来,都不会因为道路阻隔美景。
而西彭镇,也因为农村公路的不断延伸,积极拓展农业观光、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6月8日,橙里城外庄园负责人马明宽驱车前往西彭镇花果山。他的目的地,是花果山1200亩的桃李柑橘果苗基地,这也是九龙坡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的一期工程。马明宽的车从花果山路一路向前,经过桃李路、万向路,最终到达。车行之处,尽是焕然一新的柏油马路,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团队对幼苗进行管护。
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
真正为村民谋幸福
只有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才能实现“四好”。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九龙坡区交通局打了一套建、管、养、运的组合拳,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幸福路。
建设方面,近年来九龙坡区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先后累计投入20余亿元,新改建公路500余公里;率先实现乡村(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A级及以上景区通高等级公路达100%。
管理方面,九龙坡区交通局成立公路管理养护科,专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质量监督等工作,并结合农村公路管理需要,把日常工作管理纳入制度体系,加快补齐农村公路管养短板。
同时,九龙坡区强化养护能力提升,实现有路必养,按照“区主抓、镇监管、村协管”的三级管养模式,建立“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完善公路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养护管理覆盖,农村公路列养率和机械化检测率100%。
运营方面,九龙坡区围绕“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全区51个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100%站点建设全市领先,线网布局覆盖全面,城乡连接高效畅通,出行服务普遍惠民。补贴政策保障有力,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连年荣获5A水平。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九龙坡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九龙坡区正在创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接下来,九龙坡区将持续全力打造“半小时核心城区、半小时东西贯通、半小时周边地区”三个半小时交通圈,让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把蓝图变通途,将愿景变实景。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通讯员 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