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1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要求,经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8月24日,在重庆中心城区范围内开展核酸筛查。
高温之下的又一次“挑战”
高温之下,整座城再迎新的考验。
根据安排,重庆在8月24日0时起,对重庆中心城区人员(含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人员)的“渝康码”赋橙色弹窗,在完成1次核酸采样后即自动消窗。
8月24日凌晨,重庆中心城区市民渝康码赋橙色弹窗。
这场涉及上千万人的核酸筛查,从24日6时起正式启动,计划当天全部完成,但准备工作早已开启。凌晨5点不到,短暂的为手机充满电,换了一身衣服后,王来瑞赶紧下了楼,步行至最近的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白马凼社区街心花园核酸筛查采样点。
像白马凼社区这样的采样点,在当天的重庆中心城区,共搭建了3878个。王来瑞来到现场时,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重庆南滨路核酸采样点。李冰姝摄
自觉排队,遵守1米线,戴好口罩……黎明前的核酸采样点,王来瑞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将现场维护得井然有序。
现场排队的人群中,年轻人居多。王来瑞告诉记者,这些人员都是附近的居民,由于第二天得上班,为了不耽误工作,就选择第一时间来排队。
王来瑞(红色志愿者服)在帮助一位婆婆前往采样点。
“没想到的是,还没开始,就已经有这么多人在排队,大家都很积极。”王来瑞说,关键时刻,他感受到了重庆人民的团结与支持,让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生态环保人感到动力更大,责任更大。
星星之火点燃的抗疫力量
这并不是信誓旦旦,实际上,在这场中心城区的全员核酸中,九龙坡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第11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到,重庆自“8·03”疫情发生以来,已连续发生15起本土疫情,关联5个源头、8个链条。尽管多地疫情已转入常态化防控或疫情风险总体可控,但“8·22”九龙坡疫情病例活动范围广、活动轨迹复杂,病毒隐蔽传播时间长,存在较大社会面传染风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早在半个月之前,九龙坡区就打响了全域的抗疫战。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20余名干部职工,迅速投身抗疫处突队中,与街道、社区干部一起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请战书、决心书和红手印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锡智告诉记者,突击队员利用自己专业所长,对现场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消杀装车等环节进行指导帮扶,确保医疗废物规范暂存、安全转移,自“8·22”疫情发生以来,九龙坡区累计出动39辆车,共计46趟次,累计收运处置医废9.2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突击队的故事感染了局里面更多的干部职工,更多的感人故事一幕接一幕的出现。
请战书、家书和“我报名!”
九龙坡区全员核酸后,区内再次筛查出病例,多个地方需要更多的志愿者。
局党组:
……
监测站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向局党组请战:请组织安排我们到抗疫斗争的一线去!
……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源源不断的从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各科室传来,一个个鲜红的指印展示着生态环保铁军的坚守与担当。
王星颖在采样点现场。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法规科的王星颖,上个月才做完手术,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抗疫的一线。作为抗疫小组的一员,王星颖总是抢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在重庆40℃的高温下,东奔西走,每天完成200多人的核酸检测登记、持续维护社区秩序1000余人……
老公:
……
疫情出现时,当时我们山西老家尚无病例,可你执意第一时间赶回重庆,看你打电话时坚决的态度,劝阻的话我突然说不出口,只好默默地为你收拾行李。
……
老公,还是那句话,放心吧,家里事情有我呢。
……
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在鞋柜第三格,记得带进来明早亲手送给她……
倩
这封署名为“倩”的家书,是九龙坡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受理科科长周文强的妻子许倩影所写,许倩影告诉记者,她与丈夫住在重庆北碚区,而工作地位于九龙坡区,每天坐地铁要花接近两个小时,但即使这样,面对疫情,丈夫丝毫没有退缩,总是冲在最前,她担心、心疼,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爱与支持。
亲爱的爸爸:
……
我也很骄傲有一个变身“大白”的爸爸,你永远是最棒的!
……
我可以替你好好陪爷爷奶奶,保证他们每天开开心心的
……
爸爸,加油,我永远支持你!
你的乖女儿:王小冰
王来瑞也收到了来自10岁女儿王小冰暖心的信,看到信的那一瞬间,他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他深深的知道,女儿爱爸爸,是因为爸爸给她做了好榜样。
王来瑞告诉记者,就在他昨天报名参与白马凼社区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的时候,局里面的微信群40多名同事也都同时响应着“我报名!”,里面既有00后“新势力”,也有49岁的“老党员”,让他内心非常激动。